温州市初中语文教学常规

作者: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0日 14:00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  备课常规
一、 计划
(一)总述
语文教学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7-9年级阶段的整体要求和阶段性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教学,并注重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相融与互补。
(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开学前,通读教材,明晰本册教材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统筹安排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复习、检测等各种活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表(具体内容见附录示例)。
    2.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顺序,适度增减教学篇目,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立足教材,综合考虑学科整合、学生成长、文化传承、时代发展等多种因素,从课内到课外有效延伸,给学生推荐一学期的诵读篇目和阅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安排。
    4.立足学生写作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初步安排一学期的写作序列,每学期的写作训练不少于8次。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5.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安排具体可行的语文活动。
(三)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1.依据教材编排,明确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确定单元教学内容。
2.依据目标,把握各文本的教学价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3.立足单元内容,补充相关课外资源,做到课内外融通。
4.综合考量各文本之间、各教学内容(如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的次序和课时分配。
 
二、备课
(一)总述
备课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案的撰写,是教学思路的梳理和深入,是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展开的保证。
(二)备课准备
1.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反复、深入的研读,再适当参考教学用书及相关资料,把握文本的特质和教学的价值,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2.依据文本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形式的先行学习,如预学单、调查问卷、文献阅读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差异,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让课堂学习在先行学习基础上推进。
(三)教案撰写
    1. 目标确定
   (1)结合单元目标、学情特点、文本特质,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学习目标陈述的主体为学生,应指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做到明确、具体、可评价。
   (3)关注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突显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难点,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 过程设计
   (1)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安排清晰的教学流程。
   (2)将教学的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要紧扣学习目标,以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3)重视学习内容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4)注意区分文本体式,把握文本内在的构成规律。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有较大区别,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5)重视引导学生把握各类作品的言语特质及表达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文字运用能力,并致力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
   (6)注重语文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分享与互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效果。
   (7)密切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3. 教案要求
认真撰写教学方案,教龄三年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案无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2)课时;(3)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4)学习目标;(5)重点和难点;(6)教学过程;(7)作业设计;(8)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完成后要及时撰写反思,总结教学的成败优劣,提出改进措施,对部分环节进行二次设计,以利于后期教学的改进。
 
第二部分  教学实施常规
(一)总述
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计划,按照教案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教学的实施要遵循“生本”理念,体现“学为中心”的原则,注重课堂有效对话的形成,积极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1. 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4.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相适宜的教学情境,组织协调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深入展开。
5.教师要充分展现个人的素养和魅力。语言清晰准确,教态自然大方,板书清楚美观。
(三)阅读教学的实施
1.阅读教学要基于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展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发现言语特质。要努力开展多种形式、多个维度的阅读对话,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师生对话等方式开展诵读、品味、联想、想象、体验、探究、质疑、抽象、推理等阅读思维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世界、发现自我。
2.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读,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教学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诵读、吟读,在读中揣摩语言的表达,发现语言的奥秘,感受语言的情味,领悟语言的意蕴,从而获得熏陶,培养语感。
3.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及人文情怀。
4. 阅读的方式包括精读、略读等,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内外阅读活动,丰富阅读的形式,如比较阅读、拓展联读、研究性阅读等。
5.课外阅读的开展要有计划、有指导、有过程、有交流、有评价。
(四)写作教学的实施
1.写作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认知思考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结合阅读,从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等方面,或作文内容、作文技法等角度,开设各类写作指导课、写作活动课和作文交流讲评课等。
2.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水平和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材料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根据目的和对象进行真实的写作;要重视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善于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书面写作,要多尝试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任务性的写作,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关注生活、关爱人生。
4.作文的指导和讲评要重视例文的选择,要从学生习作和作家文章中,找到反映不同层次写作水平的实例,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具体的写作引领和示范,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修改文章。
5.创设有效的作文交流平台,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其他语文活动的开展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意地开设各类语文学习的平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会、文学社、班刊班报、朗诵会、辩论会、专题研讨会、采风活动、语文大观园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在开展语文活动的基础上,提炼创设富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拓展性课程。
 
第三部分 作业管理常规
(一)总述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它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
(二)作业规划
1.教师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应对一学期的语文作业安排进行整体的规划,对作业的内容、类型、形式有大致的定位。要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量要适度,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业负担,做到既保证学习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要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
3.学生的书面作业应分类建立统一的作业本,如练习本、作文本、读书笔记本等。每位学生的语文作业本以3-5本为宜。允许配备一本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教辅出版物,九年级可增加一本复习性教辅出版物。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
(三)作业设计
1.设计作业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对作业进行具体的安排与精心的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形成整体系列。
2.作业内容要开放有度,学生学业水平相差较大的班级,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优秀生的需求和学困生的困难,鼓励布置分层作业或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3.作业的类型应丰富,形式应灵活,要重视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趣味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语文学科的作业大致有阅读(含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练字、抄写、默写、习题、观察思考、资料查找、写作、读书笔记(含批注)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 
(四)作业批改
1.作业的收发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登记、随时掌握,对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了解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督促。
2.作业的批改要认真负责,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应该得到适当的批改。可以根据作业的不同特点采用学生自我批改、同学互批互改、教师批改、师批生改等不同批改方式。
3.批改时应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适当的评价,可采用分数制评价、等级评价、描述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有学生自主评价、教师检查评价等。
(五)作业的反馈
1.作业的批改和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并记录在册。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
2.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学习。
3.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的统计、评价和反馈,对优秀者应予以表彰,对落后者要给予督促和指导。
4.学生一学期的作业完成情况应纳入学业成绩总评中。
 
                      第四部分  学业检测常规
(一)总述
学业的检测,不是教学的终结,而是教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不可替代的评估、反馈、调整、改进的作用。适当的检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检测设计
    1.试卷的命制,要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紧扣平时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阶段性语文学习的特征和水平,体现学与考的统一,促进学与考的相互转换。
    2.命制试卷要明确题目的指向,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突出对语文重点知识、核心能力、基本素养的考查。命制阅读题要重视文本的选择和对文体特质的把握。命制作文题要追求对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提倡多元化写作。
    3.提倡原创性的命题,也可以有适量的改编题,少数试题可采用现成题目。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难度要适当,避免偏题、怪题、难题。期中、期末检测的试卷难度值应控制在0.75至0.85之间。
    4.严格控制检测的次数与密度。检测的评价要根据检测目的、内容、方式等,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等级评价法、定性描述评价法、百分制评价法等。书面检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细则,适当运用先进的评价理论和方式(如SOLO分类评价理论等)进行评分。
5.书面的综合性检测不是语文检测的唯一方式,教师应在检测内容、形式、时间、空间上进行富有创意的安排与设计,尝试更多样的检测变式,使检测活动化和趣味化。
    6.为了更好地以考促学,应更多地进行专项检测,如:基础知识检测、诵读检测、名著阅读检测、专题写作检测等。检测方式尽量多样化,如书面检测、活动比赛等。
(三)检测反馈
    1.重视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要对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认真分析教学的得与失,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也要对检测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以便改进检测手段,提升命题水平。
    2.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检测结果,帮助学生借助检测学会反思,学会分析,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逐渐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3.重视试卷讲评课的设计和实施,针对具体问题,科学分析原因。突显答案的示范和方法的提炼,做到重点突出,举例恰当,避免低效化的串讲。
(四)学习评价
    1.阶段性学业评测不是学业评价的唯一途径,学生阶段性语文学习的成效应通过多样性的检测、过程性的记录、综合性的评价进行最终评定。
    2.学期语文学业成绩的评定,要体现激励性、过程性、多元性的原则。要着眼于语文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需要,个性化地制定学期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案,力求呈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和成效。
 
 
温州市娄桥外国语学校 ©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温州市瓯海区瓯海大道新区府旁  浙ICP备15005278号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友情链接: 中国禁毒展览馆 | 浙江禁毒网 | 中国反邪教网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642号